中文  ENGLISH
爻画书

黄蚂蚁艺术实验室于2025年10月11日至12月14日,呈现五五画廊二十周年庆特别项目 - 王叔重的《爻画书》。

 

《周易》(即《易经》)作为中国思想的源头之一,它并非直接提供图像或符号,而是提供了一套独特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王叔重花了近两年时间,在近800张70乘46厘米大小的皮纸上,用水墨完成了《易经》的画书。

 

王叔重的艺术实践与《周易》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的交集,尤其在宇宙观、动态生成性和空的哲学意味上。

 

王叔重以气的流动为创作核心,其画面中的墨色层次、线条轨迹均呼应气的无形运动,而非固定形态的再现。他将空视为感知的敞开和形式的留白,画面中的空白成为气韵流动的中介。王叔重拒绝图像化再现,转而捕捉与转译关系,其绘画中的墨色浓淡、笔触交错均构建一种非固化的视觉网络。王叔重作品画面中的墨迹渗透、层次叠加形成一种时间绵延的视觉痕迹,如同卦象交叠所呈现的时空交织。

 

王叔重受立象以尽意的启发,放弃传统山水画的具象描摹,转而创造气场之象 - 以水墨的浓淡、线条的疏密构建一种感知符号系统,观众需通过直觉而非认知解码画面。墨色的浓淡干湿、笔触的疾徐轻重,在作品中形成类似阴阳消长的张力。王叔重对水墨材料的运用实为对阴阳关系的视觉实践,如墨与纸的渗透对抗中生成气的轨迹。他的技术并非外加,而是隐于画面内部:通过极简的水墨语言(墨、水、纸)触发丰富感知,技术本身成为隐形的社会感知。王叔重以非固态视觉体系对抗算法时代的确定性逻辑,其绘画作为身体编织强调人体的直觉与偶然性,抵抗机械复制时代的感知异化。

 

王叔重的艺术可视为《周易》哲学在当代语境中的视觉延伸:他将《周易》的气论变易观转化为水墨的物质性实践;以空对应《易》学中的无极,使画面成为感知生成的场域;通过非再现性语言,重建人与隐秘维度(如气、时间、关系)的感知连接。这种创作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以当代艺术语言重新激活东方哲学的核心命题 - 在算法统治的时代,重申《周易》所倡导的流动、不确定与整体性感知的价值。

 

王叔重,1987年出生于安徽灵璧;2012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与上海。2025年,获第八届约翰 · 摩尔绘画奖(中国)当代水墨奖。

 

五五画廊于2005年创办于上海M50艺术园区。二十年来,五五画廊秉承为新兴艺术家,新的艺术尝试以及在一个渐进的策展框架内的实验性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发现、推介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年轻艺术家,通过实施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实践,对艺术本身提出质疑、反思、批判、探索和拓展。

 

“黄蚂蚁艺术实验室”是五五画廊于2013年开辟的一个独立项目,不以商业为目的,旨在系统推出实验性的聚焦方案,为艺术家梳理他们的艺术创作脉络提供实战场地。从2013年至2016年,在黄蚂蚁艺术实验室呈现过项目的艺术家包括:厉槟源,胡庆泰,徐新郎,蔡东东,耶苏,郑菁,何玲,李钢,李燎,于瀛,高元,王瑞,刘伟伟,苏向攀,卜云军,张业鸿,NIT(气),FREEMANN(楚思贤),和P山人(王叔重)。